茶空间

  •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新颖而具有特色,在当今空间设计中,有一类空间成为了懂生活有品位人士的宠儿,那就是——“茶空间”

    茶空间不仅是一种意境的表达,更是主人品性特征的呈现。

    茶空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形态。古时茶空间以茶肆、茶室为主,当代则更为宽泛,指人类生活中所用的与茶相关的空间,如茶室、茶楼、茶馆、茶文化博物馆、茶园等。



    寻茶溯源——茶空间的历史

    茶空间源于中国古代,两晋时形成雏形,兴起于唐代,在宋代得以兴盛,在明清的以普及,近代不幸衰弱,却在现代复兴。


    古人饮茶,向往自然山水、优美庭院,园林雅集、草木奇石,寄托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情怀。

    当代茶空间正式复兴于20世纪八十年代,茶空间作为东方生活美学中物质与精神的极致体现而备受瞩目

    如今茶空间已形成了以自然亲近为导向的情趣化茶室,满足现代人修身养性需求的养生型茶室等多种类型。现代茶空间面对着都市远离自然的难题,更加强调精巧的设计,迎合现代人返璞归真心理需求。




    精巧设计—茶空间要素

    茶空间旨在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舒适,又带有一丝丝禅意的氛围。想要打造一个好的茶空间,从布局到设施,无一不需要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苦心构思



    一、布局要灵活

    茶空间可有多种布局,但一般都要体现空间的自由组合和灵动性,杜绝机械式的平均布局。具体形式可采用“三分留白”“奇斜取势”等符合自然美的法则。

    布局不能过于紧凑,否则会给饮茶者带来心理压力。要强调布局的轻盈感。同时还要处理好建筑和光线的关系,光线从窗外照射进室内,可以让这室内显得温暖、通透,更添雅致。室内尤其还要注意通风,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茶空间的布局还可以借鉴民间传统建筑,如楼阁、回廊等;还有的茶馆借鉴四合院、苏杭园林的风格,独具特色。




    二、亲近大自然

    茶空间强调人与自然谐。古时候古人可以直接在大自然中品茗游玩,但现代都市限制了人和自然的接触,因此,茶空间应该通过设计把自然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园林与茶空间结合也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园林可以分为室内园林和室外园林,有条件的茶馆茶楼可以建设庭院,让人直观感受自然;但大部分茶空间只能依靠室内园林来增添他们的自然感。在茶空间中摆上莲、竹、梅等植物,还可以设计室内池塘,营造出大自然的氛围。

    除了植物之外,建筑材料也是彰显自然不可缺失的要素。建筑材料尽量选择贴近天然的,如原木、石材、竹子、棉麻、陶瓷等,保留天然本质的效果。



    三、色彩要和谐

    茶空间的色彩搭配要自然和谐,可以采用素色、平和的色系装饰室内,有助于还原自然的面貌,给人带来心灵的平静、恬淡和舒适。



    四、家具要精致

    茶空间的家具不求多,但求少、精。家具可多采用木质、石质,在室内摆放茶几、座椅等,不必拘泥单一形式。



    五、装饰动人心

    装饰是茶空间不可缺少的小细节。充满人文气息的装饰可以让茶空间于细节之处打动人心,为气氛的营造画龙点睛。茶空间的装饰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装饰,另一类是文字装饰。

    图像一般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川河流的自然图景,通过描绘出自然环境给人营造出深处自然的禅意和侠气。还可配上古画、陶瓷等文物。

    文字则指古诗词、书法作品等,可以镌刻在墙上或者在室内悬挂书法作品,引领茶客走进人文气息。



    六、音乐添雅致

    音乐也能为茶空间增添别样气息。如古筝曲、琵琶曲等。古色古香、空灵流动的乐曲能够让人平和内心,融入茶环境之中。


<
>
×
茶文化

  •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不同年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人饮茶谈艺术,宋人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粗犷豪迈,明清讲求修身养性。自古“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七件雅事,俗事文化和雅事文化都包含“茶”,由此可见在这雅、俗两个文化层面,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以茶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来说,自中唐以来,历代茶政与饮茶方式都有相关记载与论述。就经济的层面来说,唐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因茶风鼎盛,茶的大量生产、促使贸易消费发展迅速。就文学而言,历代文人对茶推崇备至,以茶做为题材,留给后世人许多有关诗、词、书、画、歌、赋、曲等佳作。从自然现象来看,历代茶文化随着制茶工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茶树品种、栽培、制作、加工等。从历史层面而言,自茶的源起,不论茶叶加工、饮茶方式,以及历代茶事记载,均有长足演变。就茶文化与宗教思想层面来说,儒家的追求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反璞归真、清静无为,主张茶禅一味的佛家,都能与茶文化思想产生共鸣。文化乃人文化成之意,“茶文化”广义的说法:也即是通过茶事而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并化成的人文历史累积。狭义的解释则专指与品茗相关的文人生活体验、仪礼及其审美情趣。如茶艺、茶道、茶礼等。


    我们的祖先非常的聪明,利用茶。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茶的不同阶段

    1. 秦代茗粥:茶与蔬菜一样都是用来吃的,从茶树上摘下来的茶叶扔到锅里熬熬煮煮就可以直接吃了,那时的人把煮出来的这一锅菜叶子叫做“茗粥”。

    2. 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味品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3. 宋代点茶法:将茶饼研成粉末制成“末茶”,用开水冲泡,并用茶筅搅拌后饮用,现在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4. 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已入国人骨

    茶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传承中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无论达官贵人或平头百姓都爱吃茶,茶也曾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

    像《红楼梦》中便有一段写道: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而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骆驼祥子》更是描绘了一幅幅贩夫走卒饮茶谈事的画面。

    而在现实中,茶更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如同治三年的福安(现福安市)县令王师俭便曾作对联“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以明不畏艰难之志。

    如果说,酒可以浇愁,那么,茶也可以解忧。“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被李白戏称“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因为仕途失意,自洛阳东游吴越之时,途经新昌,在他的《清明即事》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诗人以茶代酒,落寞的心境不言自明。

    而近代的老舍先生、林语堂大师,以及著名作家三毛更是茶道高手,老舍先生便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万物静观而自得,短短七字,却道尽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心声,无论得意失意,不管左迁右迁,心中的宁静与拳拳报国之心始终不变,犹如一碗清茗中的茶叶,浮浮沉沉中散发的是屡屡清香。

     

     


  •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自然,十三式详解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无几,茶道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后,大家都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每一个泡茶步骤都是有讲究,有含义的,虽然我们日常饮茶不需要这样繁琐的步骤,但是在接待来宾或是茶艺表演时都应该将其做到位。

  •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康: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书画当观韵,健康要饮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古来有之,今日更盛。

    乐:茶能增进快乐,如沐春风。桃魄乍飞随水去,尚能饭否?鼎汤初沸有朋来,不亦乐乎!



    甘:茶如甘露,甘润人生。采得三春露,清香一道茶。三分春色描来易,一瓣芯香品不完。



    香:百味凝春,茶香自溢。数万里山河,恩施玉露;五千年文化,香颂芳名。



    和:茶蕴太和之气,固本扶元,和而不同。云雾欢欣飞越,饮甘泉,烹古雪,顿生觉悟;鼎汤自在沸腾,拔紫笋,萃黄芽,极尽殷勤。



    清:茶语清心,心旷神怡。两腋生风,问君哪得清如许;众人喝彩,煎雪自来香满楼。



    敬:茶本时辰草,客为座上宾。茶斟七分满为敬,留得三分回味长。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美:茶是天生尤物,能赋予美感享受。尤物喜随众草长,佳人至爱洁身香。分寸无遗传粹美,煎烹有度显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茶为客观事物,“茶艺”则是人所创造出来的美好事物。茶可以只是生理上解渴的需求,亦可将之提升至精神层次的享受,进入艺术境界的美学领域,通过审美的美感营造空间情境,融入茶文化意涵的品茗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增进生活逸趣


  • 喝茶对于茶杯很有讲究,常言道“春宜牛眼杯,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种杯”。现在大多数虽然没那么讲究了,但是由于有各类茶的存在,对于生活有精致打算的茶友们依然会倾向于选择挑选不同的茶具来品饮不同的茶。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挑选茶具呢?茶具的配备,除了关注器具本身,还应关注器具的外表颜色。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相比较而言,陶器的式样选择就没有瓷器的多了,瓷器除了有白瓷,青瓷,黑瓷这三种主要颜色外,还配以形形色色的各种花纹鱼纹,花色丰富,艳丽多端。



    对于各类的茶,应该选择怎样的茶具呢?

    绿茶:绿茶的本质特征是“水清茶绿”,对茶具要求最讲究变化。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湿(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杯具等。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冲泡,用玻璃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晕、汤色红艳”三特点。白茶:冲泡白茶需要的水温较高,宜选择保温性较佳的器具,茶具力求古朴、自然,以陶瓷、石器为上。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煎煮,当配陶制茶具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借茶具的吸附性消去茶叶存放中形成的不好味道,使黑茶的优点更加突出。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茶具分类:

    1.置茶器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 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普洱茶。



    绿茶

    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分为:眉茶、珠茶、细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

    烘青绿茶分为:普通烘青、细嫩烘青等。

    晒青绿茶分为:川青、滇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分为:煎茶、玉露等。

     


    红茶

    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包括:川红(金甘露、红甘露等)、祁红、滇红、闽红(金骏眉等)等。

    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乌龙茶

    分为: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还有些建瓯建阳等地产的茶,如矮脚乌龙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这里的水仙和奇兰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种茶地在不同的产地产的茶)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前两年流行的那个叫东方美人的也是这种)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乌龙茶,阿里山极品金萱茶等)

     


    白茶

    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银针等。

    白叶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贡眉等。

     


    黄茶

    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

    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黑茶

    分为: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陕西黑茶(泾渭茯茶等)

     


    普洱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
>
×
书法

  •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



    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欧阳询也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然后,意在笔先,灵活自如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这又与气功不谋而合。




<
>
×
花道
  • 通过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变化,在创作美丽的作品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念和哲学观念。



    花道家不仅认为花是美丽,还觉得花反映了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表达的方式、修炼的方式。



    这其中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有如造化将美丽的花木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达到人、花一体是一种境界 ,这就要通过训练让内心平静如镜。



    赞美自然、仪礼、德行、内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题中之义。它所要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
>
×
香道

  •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多流行于古代贵族士大夫及文人阶层,通过识香,六根感通、香技呈现和香法修练等环节,并在相对规范的程序中,使我们体会人生和感悟生活的一种高品味的修行。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
>
×
琴

  •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



    “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穿越繁华喧闹,静享刹那永恒




<
>
×
预约体验 预约进店体验我们的各种产品。选择您要体验的产品。
品牌加盟 我们将本着合作共赢的网络发展理念,将在全球有序,稳步,适时地拓展授权经销网络。
门店查询 我们将帮助您获得更多的商品资讯信息
联系我们 欢迎联系我们,跟我们洽谈业务,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寻找最近的直营店
江南别院
关注我们
官方分享
保持联系(消息订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9 广东臻品荟家居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